板橋社區大學|路邊讀詩:大觀路上的堂前燕

板橋

板橋浮洲的發展變遷與大台灣的歷史交迭,歷史已然過去,現場卻仍然還在。民國戰後時期的移民與政府機構許多設置於此,理解移民時代的文化可以在浮洲大觀路找尋線索。

來聽說明~行前準備!

路邊有詩,如知識作為一個視覺呈現的概念,此即非限定性的賦予眼中的世界可能聚集了事物、思想等事件的構成元素,同時意味著它從被生產、發現,進入一個被觀看的位置。 被觀看的知識不再是自足的內在循環,而是設定一個意識到與外界互動的主體及其被追蹤的形跡,類如創作者觀看以自我為對象的自畫像。盲者的回憶錄裡,德希達這樣說,在他與他自己之間,在他、他自己做為景觀,以及他做為觀視者之間,所有對稱都被打斷了。一切只剩下鬼魂。或者情動於衷而言之的詩。 鬼魅的可佈與可親,同時在於雜混、曖昧、重層交疊了時間、空間、記憶的秩序,抹殺了確定性。但鬼魂異質的存在並非不證自明,而是一連串,不斷的投射認同,預期回返,觸及邊界再形構而出的。鬼魂無以名狀,依憑書寫被抹除與再現。其狀亦如詩。 當大觀路上後戰爭文化的概念交會在全景敞視的現場與繁複多義的書寫裡,重影迷形色,不夜月臨關,如浪跡的我們,在鬼魂之間書寫鬼魂。此際暑氣絲縷蒸騰,而遠處天影閃動,合當路邊讀詩。

辦理時間 辦理形式
110年8月24日 線上導覽





1 浮洲車站是出城的第一站,也是本次導覽的起點,浮洲位在板橋都市邊陲地區,因應都市開發才重啟的浮洲車站帶來當地新的變貌。

2 浮洲的發展變遷與大台灣歷史交織,後戰爭的遺緒仍在現場,圖為板橋榮民之家裡的中正紀念堂。

3 板橋社大對於時代與地方感的建構,來自於向民眾採集生命記憶。浮洲的導覽敘事由在地藝術家周芷淇帶領,走讀裡串連了自己的成長記憶。

4 居住浮洲當地的學員成為用繪畫記錄家巷的庶民畫家。

5 板橋社大集結講師、校園、社區設計的浮洲桌遊將當地的生活景、後戰爭文化設計成為認識浮洲的重要媒介

6 浮洲曾經有許多的公家機關眷舍,呈現著國民政府遷移來台如何安頓移民。

7 都市更新是浮洲長期以來的公共政策議題

8 客廳即工廠的景象仍然在浮洲巷弄中。




 板橋社區大學

策畫團隊

板橋社區大學成立於1999年,是在民間發起第一波的知識文化運動浪潮下成立。以地方知識建構、社會公共議題、社區營造、終身學習為核心,打造民眾公共學習場域。2007年,新北市教育局為平衡城鄉終身學習,委由本校辦理瑞芳社大。本校成為新北市第一所跨越城鄉辦學的社大。2018年進一步於平溪、雙溪、貢寮展開地方知識建構工作。






共學來報告!

小旅行如何呈現新北社大地方學?

板橋社大的地方知識能量蘊積二十年,透過課程與行動在地實踐,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嘗試、省思、尋找方法,從中建構問題意識。對板橋社大來說地方不侷限於時空,通過一處地方知識的產出來理解台灣的社會變遷。經過文史田野調查、空間環境分析、人的故事採掘、多元文化理解,所有的參與者是地方知識的敘述者、書寫者、建構者。在我們的實踐經驗裡,努力於為台灣的現實提供新的視角與案例,實踐經驗的過程就是地方知識。

線上小旅行新發現

由社大藝術課程講師帶領的浮洲生活記憶導覽讓參與的學員感到意外,藝術課程講師轉換身分進行一場以在地生活記憶為主題的導覽,也跟著社大發現了浮洲的不同觀察角度。

CONVERSATION

0 Comments:

張貼留言